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极速赛车公式技巧个人经验 > 新闻动态 >

新闻动态

李敏孔令华婚礼上,毛主席问亲家公孔从洲:你工作上有啥要求?

解放战争期间,十数位国民党将领选择投诚起义,其中多人后来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提及他们中名望最高者,孔从洲不可忽视。他因参与“西安事变”著称,更因对新中国炮兵事业的卓越贡献闻名,且身为毛主席的儿女亲家。

孔从洲的人生充满传奇,值得铭记。今日,让我们讲述这位“主席亲家”的故事,感受其不凡经历。

【秦川灞上走出的开国元勋】

孔从洲作为开国元勋,一生波澜壮阔,这种特质自年轻时便已显露。

孔从洲出身于西安灞桥的一户农家,家境优渥,家风良好。其名由外祖父所取,源自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,而“从洲”之名乃其后更改。

孔家男人,身为西北大汉,皆有倔强之气,其父亦然。为赢与宋姓地主的土地官司,他不惜散尽家财,坚信:“要争气便不顾家,顾家则难以争气。”

因此,孔家历经三年终胜诉,却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,孔从洲因无钱上学,只得前往外公的私塾接受教育。

孔从洲读书颇有天分,成功考入中学,然家境贫寒,无力支付学费,遂转而成为车把式,替人驾驭马车以谋生。

他本以为人生就此沉沦,却在十七岁那年迎来转机——杨虎城于陕北定边创办军校,正开展招生工作。

听闻杨虎城军校免费且包食宿,孔从洲心动不已,遂孤身远行千里,历经艰辛,终于抵达定边,顺利入学。

孔从洲自此成为军人,随杨虎城将军征战四方,累积诸多战功,逐渐赢得杨虎城的信任,成为他的心腹之将。

西安事变前夕,杨虎城征询孔从周意见,孔从周坚决赞成并主动请缨,愿率部参与此次行动。

事变当晚,孔从洲率兵成功解除了西安城内军警宪特的武装,因此,他完全有资格被誉为民族功臣。

西安事变后,杨虎城入狱,西北军遭蒋介石分化。孔从洲等人竭力维持西北军骨干,同时,他们与中共的联系一直保持未断。

同时,蒋介石亦图谋亲近孔从洲,于1943年邀其至重庆面谈,频赞孔从洲,然此举未能撼动其坚定意志。

孔从洲一心杀敌报国,抗战时在中条山激战、永济坚守,战绩斐然。他对乡亲说:“杀尽鬼子,为田施肥,让棉花长得又粗又壮!”孔从洲无疑是抗战中的英雄。

解放战争时,面对蒋介石的持续紧逼,孔从洲毅然决定全面反戈,于巩县发布通电,正式发起起义。

闻悉孔部起义,毛主席甚感欣慰,亲自应允孔从洲入党之请,并决定38军继续存在,由孔从洲续任军长一职。

随后,孔从洲与陈赓、谢富治兵团汇聚,共同南渡黄河,投身于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工作之中。

毛主席叮嘱陈赓:“38军由你指挥,这是杨虎城将军的心血。孔将军吃过蒋介石的亏,你切勿轻视非嫡系部队。”

然而,截至此刻,毛主席尚未谋面孔从洲,更未曾预料到未来两人会成为儿女的亲家。

【起义将军终成主席亲家】

毛主席与孔从洲一家的渊源始于巩县起义,起义后,周总理即派人赴西安接孔从洲家属至陕北解放区,其次子孔令华则被送往已解放的石家庄求学。

几乎在同一时期,毛主席之女李敏自苏联归国,但先在哈尔滨逗留,故两人未能即刻相见。

建国后,李敏随姨妈贺怡返京与毛主席重聚,同时孔令华也来京求学,两人得以一同进入八一学校就读。

同窗多年的情谊促使两青年渐生情愫,为日后热恋奠定基础。与此同时,毛主席与孔从洲仍未谋面,因孔从洲身任炮兵学校校长,常驻沈阳。

建国初期,孔从洲并未沉醉于成功的喜悦,反而深受悲伤笼罩,这一切皆因杨虎城将军的不幸遭遇所致。

蒋介石囚禁杨虎城一家多年,在败退台湾前,他下令将杨虎城全家杀害,并残忍地使用镪水销毁尸体,企图彻底消灭证据。

对孔从洲来说,杨虎城不仅是上司,更是师长、挚友、兄长,是赏识并培养他的大恩人,因此他时刻为杨虎城忧心忡忡。

重庆解放后,孔从洲迫切探寻杨虎城一家的消息,然而,他最终收获的却是一个不幸的讯息。

孔从洲得知真相后,悲愤填膺,对蒋介石的憎恨升至极致,却也束手无策,只能无奈接受现实。

悲痛之余,孔从洲与十七路军多位将领携杨虎城之子杨拯民赴重庆收敛遗骨,随后在追悼会后,一同护送忠骨归乡安葬。

完成该任务后,孔从洲重返工作岗位,继续致力于中国炮兵事业,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。

多年后,身为中将司令的孔从洲欣然获悉,其子春节将携女友归家,这一消息令他喜悦万分。

得知此事本令人欣喜,但了解女方为毛主席之女李敏后,孔从洲大惊,心中交织着荣耀与惶恐,未曾料想准儿媳竟有如此身份。

亲耳听闻李敏说“我真心爱慕令华,愿做你们的儿媳”,孔从洲夫妇终于露出了由衷的喜悦笑容。

1959年8月29日,大学时期的李敏与孔令华在北京中南海完婚,孔从洲出席婚礼并借此契机,终于得以与毛主席相见。

毛主席几乎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孔从洲,人群中,那位身形威严、光头的中年男子,特征显著,辨认起来并不费力。

随即,毛主席即刻上前,热情地问道:“咱们是亲戚吗?”

孔从洲满怀激动地向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,言语中难掩兴奋:“主席,孔从洲在此!”

毛主席微笑着回应道:“岳父大人,您好啊。”

寒暄之际,毛主席笑道:“亲家,我女儿已入你家,你这位公公今后便可安坐家中,随心指挥儿媳啦。”

毛主席言罢,孔从洲及在座宾客皆捧腹大笑,婚礼随即在这欢乐的气氛中继续温馨进行。

【不到黄泉血难凉】

婚礼结束后,孔从洲未即刻离去,应毛主席之邀,前往书房进行交谈。

寒暄完毕,毛主席特意与孔从洲单独深谈,既交流心声,也议论正事,因孔从洲不仅是毛主席的亲家,还担任人民解放军炮校校长之职。

毛主席率先与孔从洲提及杨虎城,此事两人皆心存挂念,自然而然成为了他们交谈的起始话题。

多年后,孔从洲谈及杨虎城仍唏嘘不已,情绪激动。毛主席理解其情,感慨道:“西安事变乃革命转折,三十八军抗战时乃统一战线之典范!”

毛主席赞扬了杨虎城的功绩,并认可了38军的付出,这对孔从洲而言,无疑是极大的慰藉。

提及杨虎城后,毛主席转向孔从洲,探讨炮兵部队建设,询问他:“对未来工作有何期望或需求?”

孔从洲言道:“我毕生致力于炮兵,愿在此领域做好我所热爱之事。”这实则非老将军的虚言,他本就以勤勉朴实著称。

在沈阳炮校期间,孔从洲校长始终坚守一线,并虚心向苏联顾问求教。他向毛主席坦言:“我虽从事炮兵多年,但系统学习射击理论却始于近年,收获颇丰。”

毛主席称赞道:“先求学,后育人,此路甚佳。无论面临何难,勤学不辍,定能成就。”

毛主席当日与孔从洲深谈,深感其可靠老实、行事干练。次年,基于这份信任,孔从洲被调离沈阳,出任新炮兵工程学院院长一职。

提及该校,初时或许感陌生,但其后来之名颇为响亮,即南京理工大学。

孔从洲倾尽心力办学,先忙选址,再奔师资,不惜与上级力争保护人才。他的付出深得人心,校内众人皆赞:“孔从洲院长乃我们的坚实支柱!”

孔从洲任南京炮兵工程学院院长时,1962年春,毛主席邀其至中南海,先论儿女事,再谈炮兵建设,给予孔从洲诸多启迪。

当时,他们深入探讨了火炮技术,涵盖我军火炮的生产、装备及技术研发等多方面。毛主席对我军自主研发火炮所取得的进展表示高度满意。

孔从洲深感需加速淘汰“三不变指挥仪”等老旧装备,并对雷达应用提出见解,这些观点令他既感慨又受益匪浅。

会面后,孔从洲鲜少再见毛主席。七十年代,他致信毛主席两封,虽为儿女亲家,信中却未谈家事,皆围绕国事展开。

孔从洲为救人致信毛主席,转交原38军地下党工委书记蒙定军等材料。毛主席高度重视,迅速批示,使蒙定军得救。此类善举在当时屡见不鲜,众人皆称他为“孔善人”。

孔从洲致信毛主席,强调国防重要性。时逢第四次中东战争,他洞悉电子战关键,鉴于我军此领域薄弱,忧国忧军,恳请加强我军电子战能力。

毛主席病中收信,三日后即批示:“送小平、剑英、成武同志阅。请剑英同志与二炮孔从洲同志多次商议,盼。”

在毛主席的支持和叶剑英元帅的领导下,孔从洲工作顺利推进,随后,我军各大军区陆续成功组建了电子对抗部队。

孔从洲的贡献使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首次运用电子对抗部队,成功令越军炮兵失声。一位军长高度赞扬电子对抗营:“你们一营之力,堪比数炮团。”

孔从洲仅凭此项功勋,便足以在军史上留名,但他并未沉醉于过往成就,而是持续奋斗在战斗一线。

在我军研发40火箭筒、国产反坦克导弹、85高炮等新装备时,孔从洲均参与其中。可以说,在解放军军事科技发展的历程中,孔从洲留下了众多贡献的足迹。

直至生命最后数月,孔从洲仍心系海湾战争,并以老兵身份致信中央军委献策,真正做到了为国家事业倾尽毕生热血。

【结语】

孔从洲一生辉煌,身为革命前辈、民族功臣、抗日英雄及开国元勋,任一头衔皆足以名垂青史,而他集诸荣誉于一身。

令人惊讶的是,开国后的孔从洲仍在国家事业上贡献卓越,他对国防科技及教育事业的推动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。

相较之下,主席亲家之身份更显锦上添花。不禁感慨,李敏慧眼识珠,选中如此令人敬佩的婆家,成就了一段美谈。

#百家说史迎新春#